2023-09-100次浏览来源:网络
过去五年,四川天府新区青年人才落户17.8万人,居成都全市首位。户籍人口年龄中位数34岁,是中西部地区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城市新区。高层次人才457名、年均增长34%,总量居全市第二…… 6月10日,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人才工作会议在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上公布了天府新区近5年人才工作成效和下一步计划,成绩斐然,卓有成效。 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尺度和底色。天府新区从荒野自然的一块低洼之地,到如今的人旺业兴的未来“新城”,这些转变不仅是一批批科技成果产出的结果,更是在于广大人才与天府新区的相互成就。 一直以来,天府新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部署,以新时代公园城市建设为统揽,深化人才引领发展 天府新区坚持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引才新机制。在全省首设人才工作领导“双组长”,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党群工作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五年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功争取省委组织部人才计划直报资格,引育高层次人才457名、年均增长34%,总量居全市第二;青年人才落户17.8万人,居全市首位;户籍人口年龄中位数34岁,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城市新区。 天府新区还充分发挥高校院所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落地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和上海交大成都研究生培养基地,成立成都蓉漂人才发展学院(公园城市人才发展分院),选聘高层次专家人才组建天府英才导师团等。五年来,集聚培养科研人才1106人、产业人才15.4万人;开展各类主题培训72场、覆盖2.3万人次,推动人才与新区共成长。 围绕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实现双碳“目标”等重大战略,挂牌运行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布局建设跨尺度矢量光场等大科学装置,落地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天府新区积极探索整体搬迁、共建新研机构等4种合作模式,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落地。五年来,新区建设四类科教基础设施39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5个、引进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56个,培育易冲无线、晓多科技等准独角兽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656家,相关做法被中央深改办刊载推广,获评中组部人才工作优秀案例。 不仅如此,天府新区还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创空间,搭建人才“双创”云服务平台,推进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五年来,新区建成天府海创园等高品质科创空间110万平方米,交付人才公寓1.4万套、140万平方米;协调保障95名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2665人获取人才安居资格,位居全市第二。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 一批批“奔涌”而来的人才,一串串傲人的数字,一个个充满温度的“硕果”,这些不仅是过去五年天府新区人才工作的总结,更是未来加速发展人才的源源动力。 未来,天府新区将围绕全球人才配置和新时代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的新趋势新任务,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时代使命、以强化科技策源为攻坚重点,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集聚区。 四川天府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制定具有全国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聚焦公园城市先行示范、创新策源转化、内陆开放高地门户枢纽、天府中央法务区法务服务等核心功能,迭代升级‘天府英才计划3.0版’,构建‘市场评价、企业认可、政府支持’的人才评价体系,实施人才计划前置改革,对实际贡献大的科研院所、企业等用人主体直接给予人才配额,切实支持用人单位灵活引才聚才。” 据了解,天府新区还将集聚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围绕筑强高端人才关键支撑,创新“一人一策”“揭榜挂帅”等方式,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搭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事业平台,突出战略科技力量的精准化集聚,持续加大校院地项目引进、促建力度,构建具有全国感召力的人才环境,高标准建设“蓉漂”人才公园和科学家社区,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服务环境。 天府新区“天”生爱才,“府”首盼来,未来将努力让尊重人才、创新创造、开放包容在新区大地蔚然成风,源源不断把各类人才汇聚到新时代公园城市建设中来,让广大人才在天府新区尽情发“光”、发“热”。(刘倩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