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0次浏览来源:网络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3.89%,自2010年以来,有万乡村人走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与发达国家80%的水平相比,仅相差16.11%,而20年前,这个差距接近30%。根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表示,根据光华思想力课题组测算,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5%至80%,新增近4亿城镇居民,达到发达国家同等水平。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在“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城市数量达687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1万平方公里,我国城市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用短短20年的时间,完成了许多发达国家40年才能走完的历程,正如外媒评价我国城镇发展一样:过去30年间,中国建造了数不尽流光溢彩的城市,其建造速度让许多发达国家都望尘莫及。 可以说,城镇化率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少不了每年数千万流入到城市的农民工与农村人口做出的贡献,实现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第四产业的转移,改善了地区产业结构,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促进了科学进步与文化交流。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2002年的时候,按照联合国的估测我国城镇化率到2050年才能够突破70%,如今至少加快了20年。不过,在称赞取得的卓越成就之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到两个比较现实的问题: 第一,随着城市房价不断提升,流入到城市的人口买房租房难度不断加大,城乡壁垒逐渐形成,导致许多人面临“城市无法立足,农村难以回去”的困境。除了城镇化率达到近64%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这样一个数据: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为45.4%,慢于城镇化率的增长,但流动人口却大幅增加,截至2020年末,流动人口达到了3.76亿,同比2021年增长了70.1%,“人户分离”人口更是高达4.9亿人,同比2021年增长了88.52%。“人户分离”指的是户口本上的地址与居住地的地址不一致,也就是说,接近5亿人是漂泊在城市里的。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城市房价变化过快,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平均房价每平米不到两千元,但2020年已经涨到接近万元,随着房价上涨,租房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当前热点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普遍达到10以上,相当于紧靠收入需要不吃不喝1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流入人口发现,即使进入了城市找到了工作,但对于过高的房价还是望而却步,难以在城市中立足。 第二,随着越来越多人口流入城市,农村土地闲置情况增加,土地资源浪费,很多农村甚至出现了“十室九空”的状况。根据中国科学院的调研测算,当前全国宅基地总共约有2.8亿亩,其中空置的宅基地达到了1.14亿亩,占比超过40%。而如此数量巨大的“无用”宅基地,不仅是对土地资源的巨大浪费,也让漂泊在城市当中的流动人口无法在城里安心落户。 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国家早已注意到了,近些年也一直不断出台新政策来帮助农村发展,解决农村土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去年发布的《土地管理法》明确提到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经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去年7月自然资源部回答宅基地确权的问答时也明确表示,当宅基地确权以后,农民可以将自己闲置的宅基地入市赚取分红。 再比如北京市发布《关于设立“公共户”的工作意见(意见征求稿)》,今年6月份正式落地:北京市公安局出台“公共户”落户政策,《北京市公安局户籍派出所设立公共户工作规定(试行)》于2021年6月7日起执行,共有6类人可以落户。全市每个户籍派出所,原则上只设立一个非农业“公共户”,接受暂不具备市内迁移条件的本辖区非农业户口人员落户。 如果说土地确权解决了农村宅基地闲置问题并且为农民带来新收入的话,那么北京市出台的“公共户”则是解决了户口问题。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了方便小孩上学,许多父母会选择一套二手学区房,由于房东的户口在这套房子名下,并且在其他地方购买了期房,但由于期房刚开始预售施工,导致房东户口迁出时间成了未知数,并且房东不愿意退款也不愿意迁移户口的话,那么小孩上学就成了问题。这个时候,“公共户”就能够解决问题了,按照规定,夫妻户口无地方迁,就可以迁到公共户里。 “确权”已全面结束? 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开始于2013年1月31日,如今已开展了8年有余,2020年6月,自然资源部下发的文件《关于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了“2020年底基本完成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整个注册工作已经接近尾声”。正基于此,近期许多媒体也在发文表示“确权”已经在2020年全面结束,导致一些老家还有宅基地但并没有确权完成的人过来咨询真伪,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有两点作为证明: 第一,根据自然资源部下发的文件来看,其中明确提到了工作截止时间是2020年底,但由于2020年情况比较特殊,因此很多地方宅基地确权工作并没有能够有效开展,因此相关工作会在2021年继续展开。第二,上文提到的自然资源部发布的关于宅基地确权的问答中也表示:2020年之前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登记率需要达到80%以上。也就是说,2020年已经完成大部分土地的确权,剩余部分将在2021年收尾。因此对于老家有地的人来说,需要时刻关注老家宅基地的确权进度。 许多人也在关注,北京市出台的“公共户”落户政策是否会全面普及。对此业内普遍认为大概率将会全面普及,原因很简单,该政策能够解决落户问题,让4亿多居无定所的流动人口“扎根”,享受公平的社会资源,同时也实现了户籍与房产的“脱钩”,也是住房去金融化的重要一环。除了北京之外,上海近年也出台了类似政策,2018年上海发布了一个《常住人口管理规定》,其中提到:只需实有人口系统中有登记信息,即可办理社区公共户。如果连落户难度最高的北京上海都能解决落户问题的话,那么其他城市自然也不必多说。 农村有房的需留意,9月1日,新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正式生效,农村房屋宅基地统统按3大“新规”处理: 1、明确了宅基地申请程序 第四节第三十四条规定: 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的,应当以户为单位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没有设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应当向所在的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宅基地申请依法经农村村民集体讨论通过并在本集体范围内公示后,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 上文已经提到过,为了避免土地进一步流失,因此开启了土地确权登记工作,也就意味着宅基地的申请难度要比以前大。一般来说,土地分为住宅用地和农耕用地,农民要想建房得建在住宅用地上,有三点需要注意。1、我国实行的是“一户一宅”制度,因此一户只能申请一块宅基地;2、宅基地的面积不能超过相关标准,也不能超过生态红线;3、宅基地经过出售、出租后,不可再次申请。 2、农村宅基地迎来4项“新禁令”,村村涉及,老家有房需留意 第四节“宅基地管理”第三十六条明确提到“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和宅基地上的农村村民住宅及其附属设施受左边法律右边保护”,并提出了四项禁令:禁止违背农村村民意愿强制流转宅基地,禁止违法收回农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禁止以退出宅基地作为农村村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禁止强迫农村村民搬迁退出宅基地。 对于农民来说,宅基地是其最重要的财富,因此需要保障农村房屋的合法权益。而近些年实际宅基地流转过程中,却出现了强迫农村居民转让流转宅基地等问题,在合村并镇以及村庄规划改革中,也出现了强迫农民退出宅基地等问题,甚至以落户为条件要求农村村民退出宅基地,这些都是禁止的。 3、农村村民进城落户的,可以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 许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问题:自己在城市落户了,还能够顺利继承老家的房子吗?答案是可以的,根据年初生效的新规规定,宅基地上的房屋属于私有财产,因此无论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都可以继承房产。不仅如此,9月生效的新规还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可以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这样规定的好处在于能够避免农村宅基地空置的情况,避免流动人口在城市工作的同时还要担心老家空置的宅基地,不仅避免了土地资源浪费,还能够给进城人口带来一定的收益。 因此,对于老家还有房屋土地的人来说,应该时刻关注自己老家的确权进度,同时对于新规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事实上,通过这一系列出台的新规政策来看,足以证明我国在大力推动城镇化发展建设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农村的发展,出台了各种新规保障农民的权益。随着“城乡壁垒”逐渐消除,未来农村发展同样会迎来飞速发展时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自己的房屋土地,然后静静等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