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50次浏览来源:网络
本人自考本科,于2019年7月正式准备考研,19年公共课成绩失之交臂,20年拟录取同济大学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 左边公众号右边:私塾求生指南 为了方便同学们交流,建了同济哲学考研群,要进群的同学,在左边公众号右边回复关键词“考研群”,左边公众号右边会自动发送群的左边二维码右边。 初试成绩: 拟录取名单: 同济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初试科目四门: 这门科目考察考生对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的知识掌握。指定教科书两本:《中国哲学史》(郭启勇) 《西方哲学史》(赵敦华) 这门课很有意思,它的中哲部分足以难倒报考外哲的考生,西哲部分对报考中哲的学生难度不小。对我而言,西方哲学史是最大的难点。它的内容和思维方式与过去熟悉的传统文化截然不同,推荐赵林的《西方哲学史讲演录》辅助理解。这本书通俗易懂,其中讲希腊怀疑派和教父哲学的段落,给我启发很大。 以怀疑派为例,赵敦华老师的书过于简洁精炼,仅仅一页纸就概括完毕,而赵林老师的讲演录,连举怀疑派十五个观点,每个观点都加以中国古代思想延伸。 比如以“盲人摸象”的成语,类比怀疑派的“同一个人的不同的器官,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句,譬喻“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位置对同一个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以“鹤立鸡群”的成语,譬喻同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混杂在一起时,会产生不同的感觉,以及代表人物的事迹等。 尤其在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含义上,用“如何论证全世界的天鹅都是黑色”的命题譬喻经验论的学说,用“如何论证我本人一定死亡”的方法譬喻唯理论。双方的思维方式,利弊两端,一目了然。 即是如此,仍有我无法理解的段落,第一年考研的时候,从康德至黑格尔的思想,我完全看不懂,什么“三大批判”、“二律背反”、“绝对精神”,一概不知所云。更不幸的是,当年第一道简答题正是“康德的范畴理论”。 第二年痛定思痛,认真在b站上看了人大张志伟老师的康德课程,共21小时,还是一点不懂,10月1日开始硬背康德至黑格尔的80页内容。然而第二次一道题都没考。 同济大学某些时候会用拉丁文出一道名词解释,我考的第一年是“naturanaturata”,斯宾诺莎—被动的自然。第二年没有出拉丁文题,有时候出有时候不出。虽然分值不高,5分而已。为保险起见,建议用笔记本将赵敦华版西哲史上,所有拉丁文标注的哲学概念抄下来记住。 中国哲学史对我的难度不大,大部分内容较为熟悉,尤其是先秦和佛教。2020年运气最好,题目都是我最擅长的。从华严四法界到孔颜之乐,我自以为旁征博引,言之有据,简直下笔如有神。 写笔记是我学《哲学综合》最主要的方法。 1、写笔记的方法。 从15年第一次自考开始,写笔记是我一直以来的读书和应试习惯,经过大约16次考试,已经运用比较熟练了。得当的笔记方法,可以兼获学习速度和深度。 三个秘诀:1、关键词。 2、关键词。 3、关键词。 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一切,提纲挈领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教材全都记住,可以,没必要,虽然我曾经这样干过。但是一定要明白记关键词的目的,是记忆文章的思想逻辑,只记住关键词是不够的。 剩下的到考场上现场编造就行了。六哥说得好: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你记住的关键词有多少,有多强的代表性,决定了你的论述是言之有据还是胡编乱造。 这种方法的前提,是建立在充分理解文本的思想逻辑之上。如果理解不了只能死记硬背。 关键词一定要越少越好,挑最重要的词记,正所谓“全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那些动辄上万字的笔记,只能加重记忆负担,还不如直接看书,根本起不到简化知识点的作用。应试的秘诀,在于“把书读薄”。 当然如果你不以应试为目的,只是随心所欲抒发一下感想,大可以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于此是两码事。 很多同学要我的笔记参考,我都拒绝了,不是因为有不可示人的机密,而是我的笔记极其简略,简略到只有我自己才看得懂,给你也没用。谁梳理的关键词,反映谁的思想逻辑,无法为他人窥探。 下面以《西方哲学史》第九章托马斯的“上帝存在的证明方法”为例: 读完第一页,我用几个词来概括: 第一段: 两种倾向:1、相似性—人类主义。2、差异性—神秘主义。 ↓争论点 单义称谓能否表述上帝与被造物。 第二段: 托:1、非单。不可能具有同等的完善性。2、非多、不是完全不同的性质。 ↓结论 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第二页: 五路证明:1、运动因。2、动力因。3、可能性与必然性。4、完善性。5、目的性。 ↓结论 上帝存在 为了给你们看懂,这和我实际的笔记相比,已经太亢赘了。 实际笔记可能是这样的: 五路:运、动、必、完、目。 看起来很极端,但是当我如此阅读、如此思考、如此理解而写下的寥寥数字,在考场上面对题目时,会根据这些关键词,而连带起整篇文章的思路。 关于笔记的一些误区: 首先我反对买一些大神的笔记代替自己的创造。 笔记一定要自己写,无论是梳理文脉、强化印象、理解思路,这些效果都产生于创造笔记的过程中,而不是笔记完成后。比如那些词是关键词?为什么挑选它们?这些关键词之间是什么关系?必须自己思考、挑选、梳理,只有在这种思考的过程中,人物思想的脉络和重点,才会在自己心中展现。无论自考还是考研,都是如此。 羡慕明星的身材和皮肤的人们,会千方百计模仿他们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但绝不会有人蠢到直接吃明星的shit,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营养只存在食物中,必须经过自己的咀嚼、吞咽、消化才能化为我之所有。 笔记的道理同样如此,我们应该请教那些大神看了什么书而写的笔记,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写的笔记,而不是直接拿别人的笔记背。 那些北清第一的大神,他们的确在写笔记的过程中,将知识消化的非常透彻。但你试图吃他们已排泄出的粪便,岂能得到同样的营养? 其次反对思维导图,大约10年之前,我接触过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买了十几本书,跟一些老师也学过。 如今我认为这个东西,可谓屋上架屋,床上叠床,脱裤子放屁都比这省事。 思维导图写笔记,先准备十几支彩笔,再考虑分配字体不同大小、还要添加各种图形加以美观、甚至先学会电脑画图才能写笔记,这些无意义的讲究,屁用没有。 如此记一本书的时间,我十本书都记完了。你以为你是达芬奇?拜托只是记一本书而已,不是精雕细琢航天火箭的设计图。 一份高效优质的笔记,核心在于清晰简洁。 下面分析近两年真题: (说明):图片来源思庐考研左边公众号右边,名词解释第8题错了,应该是“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庄子》 《哲学综合》为中哲、外哲、美学考生必考专业课,三中选二。如名词解释的九道题:naturanaturata、理念、《社会契约论》为西哲题目,《悲剧的诞生》、波德莱尔、文化工业批判为美学题目,最后三道为中哲题目。我推荐中哲+西哲,不要试图三门都学,耗费精力不划算。 19年这次可以看出,相对其他学校而言,同济哲学系的出题不拘一格,西哲有用拉丁文命题,中哲有用原典章句命题:“举直错诸枉,举枉错诸直”,考外国哲学的人容易翻车。有用地理位置命题:“雅典与耶路撒冷之间的关系”,回答这种题目需要一点想象力,考虑哪个哲学学派诞生在雅典?(希腊哲学)哪个学派诞生在耶路撒冷?(教父哲学)而不能硬着头皮胡编这两个城市的关系。 我的答案是围绕希腊哲学和教父哲学在历史上相爱相杀的关系展开,希腊哲学在雅典灭亡后,传入罗马帝国,与来自耶路撒冷的基督教发生激烈的冲突。两者在碰撞中不断融为一体。基督教会册封的教父们面对希腊哲学,分化为温和的理性辩护主义,和激进的信仰主义。理性辩护主义企图利用希腊哲学的方法,为论证基督教至高无上的地位服务。信仰主义则坚决反对希腊哲学,主张信仰与理性誓不两立。 另外一定要严格把握时间,训练写字速度。尤其是名词解释这等小题,即使很擅长也不可恋战,毕竟分值相差甚大。19年这张试卷虽然看起来不多。我写到最后程朱理学的题目,只剩下15分钟,导致篇幅短小,字迹潦草, 2020年哲学综合题目: 一、名词解释 1、四枢德 2、共相 3、论有学识的无知 4、虚壹而静 5、华严四法界 6、絜矩之道 二、简答题 1、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2、洛克政治哲学 3、逍遥游开篇说了什么寓言,说明了什么 4、王夫之乾坤并建 三、论述题 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差异 2、孔颜之乐所乐何事,列举孔子和孟子关于乐的论述,说明他们在乐什么,说明乐的根源是什么 首先哲综每年的第一道题都是最难的,我拆开试卷看到“四枢德”和“论有学识的无知”的时候有点懵,先跳过写后面有把握的,最后孔颜之乐的大题全部结束,再从头开始强行编造。宁愿瞎编也不能空题。四枢德编造的是苏格拉底提出的节制、勇敢、正义、智慧。论有学识的无知,我编造的是“苏格拉底方法”。后来证明,四枢德赌对了,有学识的无知错误,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本书,和苏格拉底一点关系没有。 其次是哲综会重复出题。荀子的“虚一而静”,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都是往年曾经考过的,所以一定要仔细研究历年真题。 最后在答中哲题时,尽量引用原著予以佐证观点。比如我答题时,引孟子“天爵人爵”之句,来论述孔颜之乐的精神境界,不依赖于外在功利的独立性,引《别行疏抄》“事理交徹而双亡,理性融相而无尽”,论述华严四法界的理事无碍法界。引用经句要做到精确而不堆砌,契合所表达之观点,不能一味掉书袋 这门课考察考生对中国哲学原著的掌握,以及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题目形式是展示一段原著,要求考生断句、翻译白话、指出哲学意义。麻烦的是填空题,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出不出看老师心情。 2019年《中国哲学原著选读》真题: 一、填空題(共⊥8 1、天命之谓性;——;——。 道也者,——,——,——。——,——。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喜、怒、哀、乐——,————。——,————。中也者,————。和也者,————。 致中和,——,——。 2、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 3、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 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而心————?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 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 二、简答题。(共8题,80分)标点,说明篇目岀处,解释大意或解释句中某些词义。 1、标点,说明岀处,回答“斯文”指的是什么?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2、标点,说明岀处,回答“命”指的是什么?《中庸》引用了其中哪句话?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3、标点,说明岀处,说明“其”指的是什么? 其不言来不外麟於中国也其不言有不使麟不恒於中国也 4、标点,说明岀处,回答“空”、“无著空”、“无计空”什么意思? 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 5、标点,说明岀处,回答“性”、“伪”什么意思?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戸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成圣人之名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 6、标点,说明文字出处,并回答“平旦之气”、“夜气”是什么?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 7、标点,说明岀处,并解释文段大意. 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平康正直强弗友刖克愛友及克沈潜刚克高明类克 8、(忘记了.….) 三、论述题(共1题,30分) (标点,说明作者,并论述对文段的理解) 习与性成者习成而性与成也使性而无弗义则不受不义不受不义则习成而性终不成了使性而有不义则善与不善性皆实有之有善与不善性皆实有之有善与不善而皆性气禀之有不可谓天命之无气者天气禀者禀于天也故言性者户异其说今言习与性成可以得所折中矣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则夫天命者岂但初生之顷命之哉但初生之顷命之是持一物而予之于一日俾牢持终身以不失天且有心以劳劳于给与而人之受之一受其成形而无可损益也夫天之生物其化不息初生之顷非无所命也何以知其有所命无所命则仁义礼智无其根也幼而少少而壮壮而老亦非无所命也何以知其有所命..... 指定教材是郭启勇老师的《中国哲学原著选读》,这本书过于简略,只有少数难字词的注释,没有通篇的义理诠释,也没有白话翻译。 有两个方法:一是按照原著选读提到的书目,自己找历代注释。比如庄子,我读的郭象注、王先谦庄子集解、陈鼓应注释。这个方法于深度上最好,但是需要时间充裕,尤其是保持心理上的轻松状态,才能长时间沉浸于原著,倘若时间紧迫,内心惶恐于考试,对阅读原著大不利。 二是直接百度白话翻译。虽然比较low,但是适合10月之后的忙碌期。 《原著选读》对我比较容易,不过现场翻译文言文而已。几乎可以“空手接白刃”。不看教材,不提前准备,赤手空拳上考场,通过易如反掌。 我主要得益于之前训诂的学习。2014年在圆通寺文正班,从论语的训诂开始,然后中庸、大学、孟子、孔子家语,一直到诗经。 以论语为例,阅读程树德《论语集释》(这本书网罗各家,非常全面,孔安国、郑玄、马融、何晏、朱熹、王阳明等等,一共收录历代注释三十八家),每一段经文的训诂笔记,先抄写正文,其次注明生字难词,然后总结章旨,再翻译白话,论述义理、最后还要写个人力行体会。 每个人分配一章,每天至少一个人上台讲,我分配的是子路第十三。讲课之后,老师同学按照六条标准提出意见。以上经验供学《原著选读》的同学参考。20个空,40分)。回答篇目名字并且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