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90次浏览来源:网络
曾经有人做过调查,问过两百多个女性:什么东西能给你们带来安全感? 答案出奇的一致:房子和钱。 房子,仿佛永远都是我们绕不过的一个话题,一世慌慌张张,也不过就是为了这几两碎银,去买一个居所,安顿这肉体的同时,也安抚着灵魂。 特别是这寸土寸金的上海,想要买上一套房,或许更是难上加难! 可是海清执着于买房,从12年前,她在《蜗居》买房,到12年后,她又在《心居》里买房,只是历史都是惊人的相似,跨越12年,想要买一套房子依旧那么难! 《心居》依旧还是由《蜗居》的导演滕华涛执导,由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滕肖澜的同名小说《心居》改编的作品。 《心居》爆了,是标志着现实主义海派剧的回归,也代表着国产都市剧在热搜出爆款的模式之外,终于找回了生活。 海派剧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将上海那种市井、烟火的生活,做一个特别舒服的呈现,聚焦繁杂日常,也道尽普通人为改变各自生活现状的不懈努力。 海清饰演的冯晓琴就是这样的人,她从一步步的设计到一步步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自己阶层的跨越,在上海扎根。 可是这对于一个从安徽小农村来的外地人冯晓琴来说,买房得有多难? 她除了年轻以及一颗想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扎根的野心,她几乎一无所有。 原著里写到,在她二十岁不到,初到上海之时,打了两份工都不尽人意,卖保险都已经做好了会被摸小手和脸蛋的准备,最后还被弄到了派出所。 所以,她深刻意识到,凭借自己想要扎根上海很难! 嫁一个上海人,是她下的第一步棋! 一个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孩,是会直奔着自己的目标去的,优秀的上海本地男人肯定对另一半的要求一定不会低,那像冯晓琴这样的条件,自然是退而求其次! 顾磊,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外形矮胖,性格中庸、没有大智慧,原著里面他的腿部还有点小残疾。 很多人都表示,顾磊这样的一个地道又普通的上海人,就和他们身边的上海同事一模一样,没有多大野心,平庸,家里有房,有一定的家底,托关系找一份有五险一金的稳定工作,余生就四平八稳悠闲地过了。 顾磊有一个双胞胎姐姐顾清俞(童谣饰演),她就是那个托关系的本尊,顾磊的工作是她帮忙找的,工作上遇到任何事情,都是她出面去帮忙沟通。 顾清俞和顾磊完全相反,她很能干,在投行工作,一年至少能赚个几百万,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买房搬出去单独住了,是一个妥妥的集美貌与财富于一身的白富美。 原著顾磊的瘸腿,就是因为姐姐当时的一个不小心造成的,所以顾清俞发誓,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弟弟,这应该也是让顾磊养成这种唯唯诺诺性格的原因之一。 冯晓琴当时经人介绍认识了顾磊,就便马上打听了顾磊的背景,父亲是个退休教师,有个有本事的姐姐,上海内环有套三居室,当时的价值在800万。 这对于冯晓琴来说,抓住顾磊就是她能够顺利留在上海最好的保险,嫁给顾磊不仅有了上海户口,还能顺利住进上海中产阶层的家庭里。 即使顾磊长相平庸、几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她还是对他主动发起了进攻。 知弟莫如姐,自己的弟弟几斤几两,姐姐门清,竟然会有小他六七岁的小姑娘主动追求,到底为了什么,顾清俞心知肚明,这也是她后来为什么一直堤防这个外来弟妹的原因。 奈何不了冯晓琴未婚先孕,带球嫁入顾家,进了顾家的门,冯晓琴也是很拎得清的,她将一家人都照顾得妥妥帖帖,顾磊就像自己的第二个儿子,任何事情都是她帮忙张罗。 四世同堂,顾家一大家子人,都得亏冯晓琴的照顾,她将一个365天全年无休的保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这些顾清俞也看在眼里,自然对她嫁入顾家再有意见,也只能往肚子里咽。 所以,矛盾的激化,终究要转到房子的问题上来。 既然已经有了上海户口,买房子这件事自然是要提上日程的,自己有没有钱不重要,别人有钱就可以了。 这便就是冯晓琴的第二步,借婆家的钱,买自己的房子! 说是借,其实摊在台面上来说,按顾磊那个不求上进的样子,三口之家也只依靠着他一个人赚钱,这借说白了就是热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美其名曰为了儿子小老虎上学买学区房,总价两百万,冯晓琴让顾磊找他姐姐借100万,顾清俞自然不愿意借,宁愿将自己的房子过户给亲爹,花费几十万的过户费,把侄子小老虎的户口转到自己的房子去,也不愿意借这个钱。 大姑姐以自己要买房为由,不借钱,顺理成章。 碰了壁的冯晓琴并不气馁,大姑姐不行,还有公公!公公顾士宏相比于一般的恶婆婆来说,他就相当不错了! 不管是对女孩还是对儿子,都很好,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头子。 最后顾士宏只当花钱买个清静,他给了顾晓琴50万。 可是万万没想到,后来顾晓琴得知大姑姐顾清俞又不买房了,冯晓琴竟然又找上顾清俞,还是要借100万。 冯晓琴这样不屈不挠的精神,真是够没脸没皮的。 借100万,跟借100块一样轻巧。 一套200万的房子,公公50万,大姑姐100万,美滋滋的一把算盘打的理直气壮,这可能就是冯晓琴的厉害(可恨)之处。 可是她厉害,大姑姐就更厉害了,冯晓琴越精明,做姐姐的就越担心弟弟要是真的搬离这个家里,冯晓琴八层要把自家弟弟给吃了。 所以必须开小会给弟弟上思想教育课,提醒弟弟留个心眼! 要不说大姑姐有本事呢,这课一上,一溜烟就将弟弟送去领了盒饭! 顾家一家三口习惯了撇开儿媳妇在房间里开小会,刚好冯晓琴也有听墙根的习惯,听到大姑姐那样说自己,冯晓琴自然是忍不了,即使人在屋檐下。 提着行李就往外冲,顾磊还是爱老婆的,一路大喊着老婆就追了出去,一个不小心,他就从楼梯摔了下去,撞到了一块玻璃上,当场失血过多死亡。 死得确实还蛮草率的,但是他不死,剧情无法往前推。 因为故事的内核肯定不会是想传达,一个外地人想扎根上海全靠没脸没皮的依赖外力。 而是一个人想要正真的强大起来,真正能够依靠的永远只有自己,外力永远都只能起到帮衬的作用! 亦舒说:一个人在心灰意冷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变得积极起来。 有什么样的痛苦,能比得上,一个人突然失去了她全部的依靠,来得更加让人绝望! 顾磊的死,完全是出乎她算计之外的意外! 顾磊虽然不是一个完美的丈夫,可是他和冯晓琴之间也是有感情的。 冯晓琴对他从来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他考个财会证,好让他们的生活能够更好。 可是,她在上海这么多年,顾磊是她唯一的依靠,并且顾磊还作为她和顾家人的纽带存在,可是顾磊死了,这层纽带关系就没有了,她有可能随时就被顾家人赶出家门! 极度的悲伤下,她依旧特别有理智的做了两件事! 一是上法院告邻居在公众场合放置玻璃,直接导致了顾磊的死亡! 二是和顾清俞正面交锋,直指因为她说那些话,间接导致顾磊死亡! 其一缘由,顾家人以为她只是为了赔偿,从而看低她,可是她只要了一元钱赔偿,目的就是为了要讨一个说法,一元钱不仅狠狠的打了顾家人的脸,更是向街坊证明顾磊的死因:“不是我害死的顾磊。“ 其二缘由,对于顾清俞的指控,但凡是一个道德感强的人,如果真是自己间接害死亲弟弟,那么对这件事的自责也将一辈子如影随形,顾清俞对于小老虎的愧疚这辈子都会存在。 对于冯晓琴来说,这两件事对于她继续留在顾家,是特别有必要的。 可是当务之急,对她来说更重要的事情是经济独立,是挣钱。 八年的家庭主妇让她成了顾家的一个保姆,如今老公死了,自己连小老虎1000块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 对于冯晓琴来说,属于她的真正的奋斗史,现在才开始。 当她意识到她要独立抚养小老虎,也有可能随时在上海连个落地的地方都没有时,她从前的所有嚣张跋扈,全都被现实一点点的消磨殆尽。 仿佛所有大女主的戏,几乎都是从自己经受了生活的重创以后,便开始逆袭的。 当年的甄嬛是,如今的冯晓琴也是。 原著里的她,仍然还在走捷径,她说服展翔开养老院,她来管理,后来她就像老板娘一样存在。 而在剧里就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她从最底层的外卖员做起来。 当时的她,边送外卖,还要边接送小老虎,还要买菜做饭做家务,小老虎睡了以后还要悄悄出去接着送外卖,送外卖被车撞了,回来还要装作没事的人一样被数落。 她送外卖时,蹲在地上吃盒饭的瞬间,那种心酸,不得不说中年女人丧夫真的太难了。 如今的冯晓琴这么苦,可是她会后悔嫁给顾磊吗?她还会继续自己的买房梦? 我觉得她是不后悔的,因为顾磊不仅仅是给她提供了一个扎根上海的捷径,对于顾磊来说,他对冯晓琴是很好的,也是真心的。 她对顾磊,除了把他当作跳板,她同样对他也是有感情的。因为顾磊给了她一个家,一个相对来说还算其乐融融又温馨的家!同时也给了她编织了一个上海梦。 所以顾磊死后,她对妹妹冯茜茜所说的:“只要顾磊能活过来,让我拿什么换都可以。” 她仍然还会继续自己的买房梦,因为买房就是她扎根上海的梦想。 原来有顾磊在,待着这个家里最起码还是名正言顺的,可是如今顾磊不在了,这个家似乎已经很难容下她这个外来人了。 这或许就是她顾磊在世时,执着于买房的原因,因为房子是比男人更让她更觉得有安全感的东西。 就像她自己说的:“对我来说,房子不只是面子,更是刀刀见肉的里子,上海啊上海,我做梦都想在这里拥有一套房子。" 亦舒说:“作为女性,先要争取经济独立,然后才有资格谈到应该争取什么。” 所以,顾磊的下线,才是冯晓琴真正翻身的开始。 举报/反馈